拒酒從我做起健康一生守護 臺大醫院舉辦無酒日衛教宣導活動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25/5/9 下午 06:11:09 / 醫療保健
為響應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倡導的「酒精無安全劑量,第一口酒即致癌」健康觀念,臺大醫院聯合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與台灣酒害防治協會今(9)日在臺大醫院東址大廳舉辦「無酒日衛教宣導活動」,旨在提升民眾對酒精危害的認識,推廣健康生活方式,並倡導「少喝酒、喝酒會致癌」的公共衛生意識。
 |
臺大醫院響應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酒精無安全劑量,第一口酒即致癌」健康觀念舉辦「無酒日衛教宣導活動」大合照。(歸鴻亭攝影)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酒精及其代謝產物乙醛自2007年起即被列為第一級致癌物,即使是少量飲酒,也會明顯增加罹癌風險。台灣為全球酒精不耐症盛行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飲酒所造成的癌症與疾病負擔相對更為嚴重。研究顯示,台灣約每10位癌症病患中,就有1人可歸因於飲酒,比例高於歐美國家的平均水平。
 |
臺大醫院內科部張以承醫師主講,從醫學角度說明酒精代謝與人體健康的關聯,並破除「訓練酒量有益健康」等錯誤迷思。(歸鴻亭攝影) |
此次活動將以《喝酒臉紅是好事嗎?》為主題,由臺大醫院內科部張以承醫師主講,從醫學角度說明酒精代謝與人體健康的關聯,並破除「訓練酒量有益健康」等錯誤迷思。此外,現場亦將推廣酒精不耐症基因檢測與健康生活方式選擇,協助民眾從根本認識酒精對身體的潛在危害。
 |
前副總統、中研院士陳建仁致詞。(歸鴻亭攝影) |
前副總統、中研院士陳建仁表示,酒精已被WHO認定與菸草同為第一級致癌物。台灣口腔癌發生率連年攀升,3大主因為菸、酒、檳榔,皆有習慣者罹患口腔癌風險提高近百倍。他也提醒,肝癌、食道癌等疾病與飲酒高度相關,並呼籲國人若無飲酒習慣,應避免接觸酒精;已有習慣者則應儘量減量。
 |
健保署副署長陳亮妤致詞。(歸鴻亭攝影) |
健保署副署長陳亮妤指出,酒精相關健保診斷每年花費高達57億元。健保署已推動慢性病防治「888計畫」,其中包含生活習慣諮商與酒精風險評估,最高補助每人每年可達4萬元,協助有酒癮問題者轉介戒酒治療。她也指出,酒精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國外統計顯示,每4件自殺事件中,就有1件與酒精有關。
 |
臺大醫院副院長高淑芬致詞。(歸鴻亭攝影) |
臺大醫院副院長高淑芬說明,飲酒「沒有安全劑量」,無論多寡皆可能致癌與傷害器官。他建議,每週酒精攝取量應控制在兩個標準酒精單位內(約等於啤酒500ml、葡萄酒250ml、烈酒50ml),並主張所有含酒精飲品應標示「飲酒易致癌」的警語,甚至應涵蓋含有酒精的提神飲品與料理用酒。
 |
陳建仁(左)聽取「無酒日衛教宣導活動」內容。(歸鴻亭攝影) |
活動宣導重點如下:
-
酒精為一級致癌物:飲酒無論多寡,均可能導致癌症及各器官損傷。
-
酒精不耐症風險高:台灣約半數人口具有酒精不耐症基因,飲酒臉紅者罹癌風險更高。
-
飲酒無安全量:建議無飲酒習慣者不應開始飲酒;已有飲酒習慣者應儘量減量,每週不超過兩個標準酒精單位(例如:啤酒500ml、葡萄酒250ml、米酒150ml、烈酒50ml)。
-
倡導酒害標示制度:呼籲在所有含酒精飲品上加註「飲酒易致癌」警語,包括各式提神飲料。
-
推動「無酒生活」:5月9日定為「台灣無酒日」,倡議無酒、戒酒及選擇零酒精飲品的健康生活理念。
-
提供實用工具:活動現場將發放「拒酒貼紙」及宣導「拒酒七招」,協助民眾應對飲酒邀約情境。
 |
「台灣無酒日」,倡議無酒、戒酒及選擇零酒精飲品的健康生活理念。(歸鴻亭攝影) |
臺大醫院透過專業醫療資源與公衛倡議結合,期望打造無酒、健康的社會氛圍,並持續推動癌症預防與健康促進,讓全民遠離酒精危害,守護一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