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製化智配角膜塑型 近視控制新科技
|
王伊文 2022/10/17 下午 06:58:54
|
因疫情的影響大幅增加學童線上遠距學習的時間及使用電子產品的機會,讓眼科門診又見兒童視力警戒潮,研究顯示,7-8歲就近視的患者,54%會發展成高度近視。若發現孩子有近視,家長們要盡快與醫師詳細討論,選...詳內容
|
|
|
|
|
罕病基金會為救命罕藥病患呼籲健保機制給付應放寬限制
|
麻念台 2022/10/5 下午 07:19:06
|
罕病基金會為苦等救命罕藥病患尋活路,今(5)日舉行「苦等救命罕藥,病患尋活路的期待與挑戰」活動,提出縮短罕藥審查時程、落實罕藥總額預算執行、多元評估療效、擴大病友參與、期待基因治療的曙光等5項呼籲。...詳內容
|
|
|
乳癌患者"要不要保留乳房" 台灣乳房醫學會推廣乳癌防治衛教
|
歸鴻亭 2022/10/5 下午 06:20:07
|
國內乳癌患者經常面臨的抉擇,正是「要不要保留乳房」,想保留乳房卻又擔憂復發。每年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乳癌長年佔據女性好發癌症之首,隨著生活習慣及飲食型態改變,台灣罹患乳癌的年齡已逐年下修,甚至好...詳內容
|
|
|
全台逾百萬患者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不自知恐增中風風險
|
歸鴻亭 2022/10/4 下午 05:34:03
|
明明沒做惡夢卻時常驚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因咽部舌肌鬆弛,導致睡眠躺臥時呼吸不順或堵塞,因此患者長年會因腦部缺氧而驚醒,台灣實際診治數不到12萬,但美國學者統計成年人約有20%罹患此疾病,依台灣人...詳內容
|
|
|
小腦萎縮症研究新突破 中央大學王健家成果登上"核酸研究"
|
歸鴻亭 2022/10/4 下午 05:30:01
|
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王健家團隊長期鑽研基因訊息解碼,發現Thg1是一個雙重功能酵素,既能修飾tRNA(轉運核糖核酸),也能水解GTP。新證據有助於解開小腦萎縮症的致病機制及藥物研發,成果刊登於國際...詳內容
|
|
|
北榮試管嬰兒技術大突破 臺北榮總無尾巴精蟲成功生子
|
歸鴻亭 2022/9/30 下午 06:42:32
|
生殖醫學技術重大突破。臺北榮總生殖醫學團隊經過4年努力,以豐富的經驗及獨家技術,從發育不全無尾巴精蟲(圓精細胞)中,成功培育8顆優質肧胎,協助一對不孕夫妻喜獲雙胞胎千金,繼創下國內第一例試管嬰兒記錄...詳內容
|
|
|
|
|
|
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及早診斷治療避免演變成腸癌
|
王伊文 2022/9/15 下午 05:44:09
|
潰瘍性結腸炎是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一種,主要是因為人體腸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與錯誤識別,導致腸道過度及持續性的免疫發炎反應。已逝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生前即為潰瘍性結腸炎所苦,在位時甚至曾因病情復發而請辭下...詳內容
|
|
|
|
|
頑性癲癇治療新曙光 臺北榮總聚焦式超音波安全聚焦癲癇發作點
|
歸鴻亭 2022/9/1 下午 06:45:50
|
藥物效果不佳的頑性癲癇患者過去一直苦無簡易且有效的治療方法,近期聚焦式超音波療法的出現可望改變這個情況。臺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主任尤香玉帶領團隊進行為期一年半的突破性臨床研究,嘗試以「聚焦式超音...詳內容
|
|
|
|
北榮提供肺癌家族史或重度吸菸者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服務
|
歸鴻亭 2022/8/19 下午 07:29:02
|
臺北榮總配合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11年7月1日起推動肺癌早期偵測計畫,提供具健保資格,有「肺癌家族史」或「重度吸菸史」兩類高風險族群,2年1次公費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LDCT)肺癌篩檢服務,符...詳內容
|
|
|
基隆長庚中西醫整合治療 減少新冠肺炎染疫重症死亡率
|
麻念台 2022/8/17 上午 11:04:27
|
基隆長庚醫院運用中西醫整合治療模式並進行研究,研究團隊針對2021年5月至2021年7月共93位COVID-19住院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其中29位施以中西醫整合治療,對照64位病人以西醫常規治療。研究...詳內容
|
|
|
臺北榮總引進冷乾技術製備膠囊 微菌叢植入治療更輕鬆
|
歸鴻亭 2022/8/15 下午 04:18:18
|
微菌叢植入治療是利用健康捐贈者的糞菌,經過嚴格的篩檢與製備過程後,以消化道內視鏡或口服膠囊等方式植入病患腸道中,使腸道菌相恢復健康,已開放應用於反覆性或常規治療無效的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病人。傳統方...詳內容
|
|
|
臺大醫院先天性心臟病治療重大突破 心導管置換肺動脈瓣膜
|
歸鴻亭 2022/8/11 下午 07:18:16
|
在各種先天性心臟病當中,有許多疾病會合併肺動脈瓣膜的異常,因此,許多開心手術或是心導管治療就是為了改善瓣膜的功能。以最常見的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法洛氏四重症為例,手術矯正時會盡可能把瓣膜狹窄解除,但也...詳內容
|
|
|